事件一:
 
在韓國 努力敗家的觀光客都知道要辦理退稅
 
在藥粧店買了20來萬有的媽媽
 
當然也知道要省點錢 辦退稅
拿著店家退稅的收據來到機場
 
明明只能退1萬6千多
 
大方的辦事人硬是多給了媽媽幾千塊錢
拿到錢的媽媽
 
滿腦子??問號
 
只是為了趕飛機
 
加上語言不通 說不清
 
只好勉為其難收下囉!
事件二:
 
南山塔下有整排專賣豬排飯的餐廳
 
咱們一家逛完塔已是正午時分
 
走了小段路 隨便找了家便坐了進去
 
裡頭的服務生說國語也能通
 
問了店頭賣啥餐點 為何連個Menu都沒有
 
服務生說 這家店有名的就是豬排飯
 
大家都點這個吃
 
再問還有其它選擇嗎?
 
服務生說還有魚排和牛排吧!
 
於是我們點了兩份豬排加上一份魚排
結帳時 沒有帳單
 
櫃台小姐只會說韓語
 
比手畫腳也沒能溝通好
 
小姐於是自己進裡頭問去
 
可能沒想到居然有人沒點豬排
 
只問了我們吃幾份豬排飯
 
裡頭服務生應是回答兩份
 
於是她便出來收了我們兩份餐錢
 
很想誠實告訴她 我們還有一份魚排
 
但語言不通 加上她嫌我們囉嗦沒完
 
所以另一份餐 就算餐廳請客囉!
事件三:巴士收費大不同
 
到韓國的第一天
 
拿著網路上印好的巴士折價卷
 
趕在開車前坐上往首爾市區的巴士
 
因用折價卷 就聽網友說的在車上付現
 
司機先生很阿沙力
 
看我們是外國人
 
只算我們兩個大人的錢 小孩免費還打折
 
總共只付了18000元
回程就大不同了
 
給了折價卷 交上30000還嫌不夠
 
想想 應該是一天的司機對我們太優惠了
 
才會讓我們回程 交出應繳的車費時
 
感到付得那樣不情不願
誰說語言不通一定是壞事呢?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